宿舍是學生生活的第一場所、學習的第二課堂,是學生人格完善與綜合素質提升的重要舞臺,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陣地。宿舍文化是存在于宿舍之中的共同觀念系統,它展現著校園文化精神,體現著學生的整體素養。建設群體家園,打造宿舍文化,開展勞動教育,推進五育并舉,宜興高職校在學生處、總務處的聯動下,組織學生參與勞動,開發學生宿舍空置區域,打造了一方集美、善為一體的文化家園。

勞動實踐基地建設 擼起袖子加油干
2021年3月19日,新學期伊始,由學生處、校團委牽頭,聯合辦公室、總務處及各學院開展的“我愛我家”宿舍勞動實踐基地啟動儀式在學校電教樓舉行。

25棟宿舍樓成為首批改造的先行樣板;▔s草叢生,圍墻斑駁陳舊,這是宿舍樓前經年不變的樣貌。在各學院宿舍管理負責老師和25棟舍務史定芬老師的帶領下,各學院寄宿生全員上場。平日里難得參與田間地頭勞作的學生們此時的勞動熱情遠遠超出了老師們的想象,他們個個干勁十足,擼起袖子全力開工,拔草、翻土、鋪路,改造項目一氣呵成;播種、覆蓋、澆水,荒廢花壇變身菜園。忙碌并快樂著,勞累并滿足著,這場改造開墾的勞動持續了近一周的時間,但是看不見一張抱怨的臉容,聽不見一句牢騷的話語,不甘落后、甘于吃苦的精神賦予了學生們不一樣的風采。

為保證科學種植、勞有所獲,學校特意聘請農作經驗豐富的舍務史定芬做指導老師。面對種植知識幾乎空白的學生,史定芬老師耐心講解種植注意事項,手把手教導種子播種技巧,認真示范怎樣保持土壤的覆蓋密度,怎樣澆水,澆多少水……

在她指導下,同學們個個興趣盎然、信心滿滿,大家配合越來越默契,動作越來越嫻熟。腳下踩滿泥濘,衣衫汗水濕透,甚至手上打起了水泡,但看著整飭一新的菜園,整齊有序的土壟,同學們的臉上全部洋溢著興奮與滿足,原來,勞動可以如此充實心靈,讓人愉悅;原來,每一顆糧食、每一筷蔬菜的背后都凝聚著勞動的智慧和辛勤的汗水。

彩繪墻、輪胎墻建設 個性創新弘揚美
誰說女子不如男,財經學院“芳菲園藝社”的女生們可謂讓人刮目相看。
穿上雨衣,帶上手套,拿起滾筒,平日里愛扮美的“芳菲”女子成為粉墻“工人”,大家在周麗老師的帶領下,手持長桿,一字排開,由開始的生疏到后來的熟練,原是斑駁的舊墻在她們手下逐漸面貌重生。

同時,成員們繼續發揮園藝特長,開展后續的布置、美化工作,社團購置來各式園藝擺設,種植了品種豐富的鮮花。

總務處給予積極配合,購置來舊棄輪胎,“芳菲”成員們又大展身手,構思,彩繪,輪胎上墻,一面別具特色的輪胎畫墻嶄新誕生,成為宿舍區一道靚麗的風景。

彩繪墻創作小組不甘示弱,小組以呂立剛、夏俊老師為設計顧問,范新軍、李萍老師為繪畫總指導,信息學院“藝馨畫社”學生為創作主力軍,從文字到圖案,師生團隊或書寫或繪制,用汗水和努力抒寫著青春,用才華和技能展現著風采,陳舊的圍墻,在師生的妙筆下華麗蛻變,成為宿舍樓前的一道文化大餐。

立德樹人,善技并修,調用專業知識,發揮興趣愛好,美化居住環境,營造良好氛圍,豐富校園生活,增強宿舍凝聚力,職業學校的學生以德之馨香、技之魅力,打造了獨特的風景,展現了獨到的魅力,文明之風伴著春花朵朵盛開,向美之心如綠意一般洗滌了靈魂。
“我愛我家”勞動分享會 感恩回報播良善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從初春到初夏,兩個月的時光,兩個多月的精心養護,勞動實踐基地迎來了第一次的豐收。為更好總結宿舍文化建設經驗,樹立學生感恩回報意識,營造校園良善氛圍,5月19日,學校特意舉行了“我愛我家”勞動成果分享會。各學院學生代表、芳菲園藝社學生代表、藝馨畫舍全體學生參加了分享會。

紅莧菜、青香莧、生菜、青菜,帶著新鮮的泥土氣息,帶著艱苦勞作的深刻體驗,第一次的收獲讓同學們倍感興奮。在學生處、總務處的安排下,食堂師傅把收獲的部分蔬菜調制成了鮮美的餛飩餡,同學們和師傅、老師一起包餛飩、蒸餛飩、吃餛飩,大家忙得不亦樂乎。

享受著勞動成果,品咂著收獲的滿足,同學們的快樂溢于言表,原來,“勞動最光榮”不僅僅是一句口號,它更是一種真切的心理體驗,是情操得到陶冶、勞作得到認可的滿足。

為感謝老師們平時里的辛勤教導,感恩老師們幾十年如一日的不求回報,同學們將精心挑選的蔬菜用紅色袋子分裝,贈與班主任、指導老師、舍務老師……在表達回報之意的同時分享著他們的快樂。





將“五育”并舉落在實處,讓“五育”并舉樹立成效,一場勞動教育,培育的是勞動光榮,是分享快樂;是美的無處不在,是和諧大家庭的溫暖友善,“五育”的種子,已在宜興高職校學生的心中落地、生長。
|